九游会:会议 2025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体规划专业委员会年会“创新城市·创新”在绵阳举办
九游会棋牌:
2025年10月24-26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体规划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四川省绵阳市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体规划专业委员会主办,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绵阳市国土空间规划协会承办,“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协办。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其中把“建设创新城市”放在首位,这既是破解当前城市发展结构性矛盾的关键突破口,更是培育新发展动能、推动城市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次会议以“创新城市·城市创新”为主题,一方面旨在彰显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的特色,集中探讨城市规划怎么样培育创新生态、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旨在探索面向存量提质增效时期的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制度创新,以更好地为城市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服务。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总体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郑德高指出,召开本次总规专委会年会,对学习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重要精神、推动规划行业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具备极其重大意义,也是推进新时期总体规划编制改革创新、凝聚规划体系改革共识的重要机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白准确地提出建设“六个城市”,并将建设创新城市置于首位,而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也正契合本次会议的主题,期待各位领导专家基于会议主题,为绵阳科技城建设出谋划策。
杨挺指出,总体规划编制进入实施阶段,要适应新形势要求,重点推进传导体系改革,一是健全一张图深化完善机制,强化上下联动,让规划活起来、更有生命力;二是加强规则管理和过程把控,让规划用起来、更接地气;三是加强规划评估与动态调整,从静态蓝图走向动态规则管理。
赵燕菁认为城市规划行业转向比从业者的想象来得更快。希望行业多给年轻人鼓劲,帮助年轻人树立行业信心,把成长的跑道让给年轻人。未来能够最终靠公众号等多种媒体形式,鼓励年轻人多发声、为年轻人开辟新赛道。作为学科带头人,不能忘记过去的成长,有义务为年轻人提供应有的帮助,和年轻人一起面相未来,攀登行业成长的“新大树”。
田文指出本次年会精准回应了“城市创新”与“创新城市”双向奔赴的核心需求。近年来,四川以总体设计为“创新枢纽”,让“创新”从口号变为可落地的空间形态和可感知的城市品质。面向未来,有三点期待:以“战略创新”定方向,让规划成为“创新城市”的“导航仪”;以“科技赋能”破难题,让规划成为“城市创新”的“动力源”;以“人文创新”塑特色,让规划成为“创新城市”的“温度计”。
蒋波表示绵阳市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创新早已融入血脉基因。绵阳市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推动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实施八大行动,希望以本次年会为契机,依托绵阳深厚的创新底蕴,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绵阳样板,一同推动方法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李敏认为此次会议精准契合新时代命题,绵阳市积极开展创新实践,为本次年会提供了研讨样本。绵阳师范学院践行多学科协调发展,不断为学科建设和科研注入新的动力,在服务区域中展现更大的担当,下一步将致力于调结构、提质效,推动八大行动战略。期待与大家共同探索创新与城市发展的适配路径,助力中国科技城建设。
贾彬认为本次年会以创新为核心主题,积极做出响应国土空间治理与高水平发展的战略要求,体现了规划行业向实施导向、价值导向、公众导向、数字智能导向转型的时代趋势。西南科技大学愿以本次年会为新的起点,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高校、规划院所一起,紧扣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需求,深化AI赋能与方法创新,推动人才、教育、科技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体规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报告介绍了“十五五”规划建设主要精神、面临的国际发展环境和国内发展特征三部分内容。
一是“十五五”规划建设主要精神。习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十五五”规划《建议》共有3大板块、15个部分、61条,提出“五个以”“两个推动”“一个确保”的要求,明确“六个坚持”。
二是“十五五”时期国际发展环境。世界百年格局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保持低速温和增长,全球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上升,全球治理体系加速变革,中美战略博弈热度升级。
三是“十五五”时期国内发展特征。我国“五化”将发生深刻变化,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换挡提质,数字化转型蒸蒸日上,绿色化发展升级增效,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
报告指出,规划的本质是创造空间的价值,增量和存量创造价值的工具不同,增长阶段转变规划工具也要转变。中国城市化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资产,存量提质就是将资产转变为权益。
规划要先开展资产普查,寻找低效利用的存量资产;再通过好的规划运营为资产寻找现金流;最终在存量资产权益市场实现权益创造。在这一过程中,规划院相当于“投行”,自规局相当于“证监会”。
目前,对新规划的需求已迫在眉睫,未来要开展现状资产的全面普查,完善权属界定、价值核算等制度设计,大胆创新提高城市资产“高效利用和科学处置”的综合效能。
创新是繁荣的根本来源,而当前的创新逻辑已经是不确定主导的涌现爆发。建设创新城市,就要面向涌现重塑城市发展范式。推动涌现式创新的基础是规模化的年轻人才,路径上则要形成“聚变反应”。
创新时代的城市发展范式,应当从“装人装产”的空间容器,转向“以人促产”的创新苗床,用空间力量激活创新,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建设好现代化人民城市。
以策划思维从四个方面做好城市空间的供给和治理转型。一是外显创新名片,以创新产业地标对外彰显城市创新形象,靶向吸引年轻人才。二是链接跨界灵感,以突出交往的商务社区城市促进弱关系网络,具体而言,建设创新城市,要以交往设施和用地,为年轻人强化商务社区城市,要把规划。三是聚合产业单元,以研发和制造的生态一体化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四是定向前沿突破,以主动规划专业测试空间助力城市抢占未来产业赛道。
创新突破是核心城市重塑新质生产力格局的关键。规划应关注“功能的链接—空间的组织—场景的营造”三大方面。功能上,“产学研用”深度链接,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的创新生态。空间上,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融合,构建多层级创新空间体系。场景上,把握产业图谱与人群画像的演变特征,让创新活动有温度、有场景、有归属。创新必须“因城施策”,尊重每座城市独特的基因,找到其独一无二的创新密码,于不确定性中把握未来方向。
一、创新与守护。报告说明,要向先进和文明学习,是我们的长期使命;要面对无法预测的变,以及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幸福、尊严、快乐、宁静等恒久的不变。要深刻理解新时代阶段特征、新时代动力转换、人群分异、新中产价值观/生活方式多元化。
二、空间的观察。报告着重分析了以下空间新特征:在住房领域,房地产和土地财政模式逐渐走向终结;在楼宇方面,中央商务区(CBD)和商业楼宇的热度正在快速退潮;在商业综合体方面,消费模式正从“产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再向“体验消费”转变,成为消费风向标;在历史城区方面,其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在园区方面,大厂时代似乎正在终结;在传统产业方面,以广州服装业为例,传统产业也能成为新质生产力,中大布匹市场或许可成为广州未来的“米兰”;在县城或县域发展方面,北川在过去十五年中做对了许多事情,值得借鉴。
三、创造“新空间”。报告说明,面向传统物质生产、轻物质生产、非物质生产,以及产业功能的转移、流动与迭代,提供与新需求适应的“新空间”。“新空间”的价值取向体现在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文化资本。
报告最后提出,发展动力与发展环境呼唤系统性改革。存量利用、城市更新、基建投资难以形成“投资—金融—税收—财政—按揭”的完美闭环,从“一张蓝图干到底”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字之差,体现了规划必须适应变化,制度必须适应变化。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丝路新章·长安共话 聚焦“学科深度交叉,共谋丝路城乡高水平发展”,2025城市规划•长安论坛成功召开

